保险作为家庭财务规划的“稳定器”,一份合适的保险能在风险来临时提供重要保障。然而,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“全额退保”为诱饵,实施诈骗行为,不仅导致消费者资金损失,甚至泄露个人信息,陷入更深的困境。
【案例详情】
金融消费者张先生接到自称某保险公司“客服”的电话,对方声称能帮他“全额退保”。正犹豫是否继续缴纳保费的张先生心动了,便按要求添加了对方微信,并提供了身 份证号、保单信息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。随后,这位“客服”要求张先生签署一份“委托代理协议”,并以“中介服务费”为由,要求他向指定账户转账5000元。然而,张先生转账后并未收到任何退保款项,反而发现自己的保单被用于恶 意投 诉。
案例来源: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(https://www.nfra.gov.cn/branch/shanghai/view/pages/common/ItemDetail.html?docId=1203938&itemId=998)
【案例分析】
一、利用犹豫心理,虚构“退保捷径”
不法分子瞄准那些对保险产品存在疑虑、资金紧张或对服务不满的消费者,通过电话、网络等渠道散布“可办理全额退保”的虚 假信息。冒充保险公司客服或律师,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流程的不熟悉,编造“内部通道”“专业维权”等话术,诱骗消费者上钩。
二、套取个人信息,实施精准诈骗
在取得消费者初步信任后,不法分子会以“核实身份”“办理退保”为由,索要身份证、保单号、银行卡等个人敏感信息。这些信息一旦泄露,不仅可能被用于虚 假投诉、恶意退保,还可能被转卖或用于其他诈骗活动,造成消费者财产和隐私的双重损失。
三、诱签协议转账,完成诈骗闭环
不法分子通常会准备所谓的“委托代理协议”,再以“服务费”“押金”等名目要求消费者提前汇款。一旦得手,便拉黑消失,甚至反过来利用消费者提供的资料进行要 挟或继续实施二次诈骗。
【风险提示】
一、认清 退保规则,勿信“全额退保”承诺
保险退保需按照保险合同条款和法律法规执行,通常仅能退还保单现金价值,不存在所谓的“全额退保”。消费者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咨询退保事宜,切勿轻信第三方“代理退保”承诺。
二、保护个人信息,拒绝非正规委托
身份证、保单、银行卡等均为重要个人信息,不要随意透露给他人。不签署来历不明的代理协议,不向个人账户支付所谓“服务费”,避免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。
三、通过正规渠道维权,依法理性解决纠纷
若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疑问,应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、投诉热线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等正规渠道反映问题、申请调解。理性维权,依法办事,才是保障自身权益的正确方式。
大家人寿北京分公司提醒您:任何声称可“全额退保”的第三方代理均为非法行为,不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、保障缺失,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。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,守护好自己的保单与个人信息。